首页>>宠物百科

鹩哥接近开口说话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鹩哥说话前什么原因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鹩哥接近开口说话(鹩哥 说话)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鹩哥接近开口说话,有什么表现

鹩哥接近开口说话

会经常叫的 像小孩一样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此时就有说话的**了

440787我鹩哥现在还不会说话还会说话吗

什么时候买的?买的时候多大了?当初是如何**的?

我家的鹩哥为什么不会说话

鹩哥要经过训练才会说话。
一、训练方法:
1.时间:**鹩哥要选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具体来说就是日出之后和日落之前,因为那个时段的鸟儿最兴奋;再者这时鸟尚未饱食,教学效果效好。
2.环境:要安静,不能有嘈杂声和谈话声,否则易分散鸟的注意力,也会学到不应该学的声音。因此最好选择在安静的室内进行教学。
3.内容:开始时要选择简单的短句,如“你好”、“欢迎——欢迎”等,教时发音口齿要清晰,不能含糊,且发音要缓慢些,不能太急。每日要反复对鸟教同一语句,不应该有变换,如用录音机播放效果会更好些,也比较省力。一般一句话教一周左右即能学说,能学说后再巩固几天,再教第二句。
二、注意事项
1.鹩哥学说人语不用捻舌。捻舌与否对鹩哥学说语并没有科学依据和显著作用,因为捻舌与否的鹩哥的几率是一样的。因为多数鸟的发音**是位于气管下端、支气管分支处的“鸣管”,靠附着肌肉的收缩而发音的,而人的声带是在气管上端。
2.**鹩哥学唱和说话应从幼鸟开始。其生性胆怯怕惊,不宜外出遛鸟,可在家中笼养喜鹊等鸣禽,或播放鸣禽鸣唱录音及其它欲教会其鸣唱的声响录音。经过训化,鹩哥不但对人的畏惧心理可以得到改善,还能学会许多种鸟和动物的叫声。
3.鹩哥接受能力颇强,千万别在它面前说一些无聊或骂人的话,免得被其学会有辱养鸟之文明初衷。
4.从换羽开始后是学话的黄金阶段(也就是最好从三四个月大的时候开始训练)。大概1星期就可学会一句话。进入冬季结束。当年幼鸟的学话能力基本定性。
5.**的时间也不用太长,每次个把钟头就行了,半个小时也行,反正是“轻数量、重质量”,时间太长反而会让鹩哥产生“厌学”情绪。虽然鹩哥天生爱模仿,但做久了也很辛苦,主人要给予物质奖励,在鸟儿学得比较好的时候给它虫子吃。

鹩哥全部都会说话吗?便宜吗?

都会说话,就算你不教,它听多了也会说的,看出窝的时间,价格贵的要上千,这都是还不会说话的,如果会说话了,那就不一定了。
属雀形目:椋鸟科。在我国,留居云南南部、广西和海南岛。

鹩哥体长约27厘米。通体黑色,并富金属光泽,头后披有两片**肉垂,两翅具白斑,飞行时尤为显眼。幼鸟体褐黑色,两肋及腹部的羽毛均缘以狭窄的白色。头部*露部分不如成鸟之显著。而头后的肉垂缺如。

鹩哥主要生活于开阔的田地边缘或郁密的常绿阔叶林的林缘处,在森林的中心少见,大多三、五成群地**在果树上觅食,不常单独活动。常见其与椋鸟和八哥混群,在长满花果的树冠上又唱又跳。善鸣叫,鸣声极富音韵,由低而粗厉的咯咯声至轻快如铃的吹哨声,无所不能,还会仿效其它鸟的鸣叫。

主食昆虫、植物种子及杂草种子等。

繁殖期在3—5月,也有在1—2月间进行繁殖的,每年繁殖1次或2次。巢营于稀疏杂木林、致密的常绿林或在开阔地区和作物区的枯朽树洞内,也利用啄木鸟或拟啄木的旧巢。巢洞一般离地4—5米,也有高达9—12米的。树洞内仅堆集一些枯叶、野草、稻草、树枝、蛇蜕之类而已。有的树洞太小,雌雄二鸟则共同用脚和嘴撕拉腐木,以扩大巢洞。洞口大而圆,直径约10一15厘米。卵每产2—3枚,呈长椭圆形,端部或钝或尖,质粗糙而硬,呈带绿的蓝色,或沾淡紫并有不同程度浓淡的咖啡色至红褐色斑点。新产的卵略具光泽。

1、鸟的选择 鹩哥是驰名中外的观赏鸟,它歌声婉转悦耳,音调富于旋律,并且善于仿效人语,颇受人们喜爱。大家最欣赏的是鹩哥学说话的本领,远比八哥、鹦鹉逼真,吐字清晰。雌雄鸟均具学话本领,故养鸟者不必一定只养雄鸟。鹩哥雌雄羽色较难区分,一般地说雌鸟头后**肉垂较小,体羽金属光泽较淡,须仔细观察方能鉴别。

2、笼的特点 鹩哥身体健壮、嘴强有力,


鸟笼须坚固,食、水用具宜深大、结实。一般使用八哥笼,亦可自制直径38厘米、高45厘米的亮底铁丝笼,下有托粪板。

3、饲料和喂法 一般饲养鹩哥的饲料有两种:一种是粒料,通常为鸡蛋、大米;另一种是软料,由肉沫、熟鸡蛋、米饭(或鸡料)、水果或酱果拌合而成。每天喂一次(夏季)或两次,有条件的可在软料中放几条昆虫幼虫或蛹。

4、管理和** 鹩哥食量大,粪便多而稀软,笼底几天就堆积大量粪便而发酵,须每周冲刷笼底2—3次。每天洗刷水罐和换新鲜饮水。它喜欢水浴,夏季每天应供给浴水,其他季节视气温而定,在北方饲养,冬季应移至室内过冬,室温10℃以上为宜。

训练鹩哥学“说话”的方法与教八哥的方法相同,相比之下,鹩哥学语快、声音逼真、好听,女士教会的就更好听。八哥则相形见拙,有些“大舌头”。

5、繁殖方法 动物园内笼舍饲养鹩哥曾有过繁殖记录。天津动物园小笼饲养的鹩哥于1980年繁殖成功。笼的大小为150×100×140厘米,饲养一对鹩哥,单独放在一间无其他鸟干扰的房舍内,尽量保持环境安静。

鹩哥性情温顺,易养,容易与人亲近,其舌尖经修整后能仿人类语言。养熟了的鹩哥,能跟主人到野外去捕捉昆虫,对蚱蜢及蝇蛹之类尤为喜食。

鹩哥全身呈黑色,黄眼圈,嘴部色泽白中带淡红或黄嘴,**脚,嘴基上的额羽耸立,形成一羽冠,两翅有白色间斑条,飞翔时张开双翼如同“八字”,所以又名八哥。其鸣叫声宏亮清脆,婉转动听像歌曲,随人口哨有韵律,会效仿人及禽畜的声音。鹩哥分布甚广,尤以海南岛较多。

鹩哥性喜成群结队,常栖息于树林中,多在平原、山林、村落、田野等处觅食活动,营巢于树洞或古高建筑物裂隙罅缝之中。每年3至4月生蛋,雌雄共同轮孵繁殖,所以俗语有说“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鹩哥适应性强,易于管理,以雏鸟*毛时哺养,只要用猪、牛瘦肉及蚱蜢等昆虫或饭粒哺喂即可。到它会啄食后,可用小鸡饲料喂养,间中给点大蕉、苹果等多种饲料结合喂养。夏秋每天给它水浴洗身一次,上午一次日光浴,其他季节视天气情况及室内温度而定。水浴时,将鸟笼放在浅水盆中,水深以淹没腿弯处且腹部羽毛接触到水为宜,任其自由冰浴,浴后将笼置于温暖背风向阳处.使其躯体和羽毛尽快干燥。 8月份换毛时要补充些肉类昆虫营养,一般不患病。但冬春气温低时应将鸟笼移入室内饲养,以免受寒感冒。

当雏鸟成长后,每月将其舌尖开丫部分剪去,直至其舌衣自行脱落时,便可用“早晨,您好”、“发财、顺利”等简洁话语教它学讲话。饲养鹩哥能怡情养性,增加生活情趣。使你其乐融融。

鹩哥怎么才会说话

四个月左右 吧
自己养了一只 大概要八哥转候的时候 就可以说话了 不过要你自己 勤奋的教才行的
[编辑本段]
4—7月繁殖,每年2巢,巢无定所,常在古庙和古塔墙壁的缝隙、屋檐下、树洞内,有时就喜鹊或黑领棕鸟的旧巢加以整理,或借用翠鸟之弃*。巢形大而不整,略呈浅盂状,由稻草、松叶、苇茎、羽毛、软毛及其它废屑堆积而成。产卵4-6枚,卵呈辉亮的玉蓝色。

人工饲养
家养八哥采用高大的八哥笼,多养雄鸟,从幼鸟开始饲养效果最佳。八哥的饲料以鸡蛋大米为宜。鸡蛋大米的调制方法是:将大米放入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而不焦,倒入盆中,趁热把搅匀的生鸡蛋液拌入米中,搅匀,**后掰开、搓散即可。一般每公斤米加4~6枚鸡蛋,并适量添加蚂蚁、皮虫、瘦**、嫩青菜、香蕉等。八哥消化力强,食量较大。
八哥喜水浴,常能在水浴时鸣唱,夏季每日或隔日1次,春季和秋季适当减少次数,冬季很少水浴。水浴时常将笼子放入盆中,盆内加清水,水深约至八哥跖骨上关节处,水温不能太低。
八哥产于南方,生性怕冷,故鸟笼要有笼衣,夜间要挂在室内,不能挂在有冷风的过道口,冬天要时刻注意保暖,晴天多让八哥晒太阳。

**

一般从幼鸟开始**,以刚换第1次羽后为佳。
3.2 学人语:捻舌后教八哥学人语。训练八哥学人语时,要选择僻静之处,早、晚空腹时进行。训练时首先必须培养鸟与人的感情,多与鸟相处,训练内容要从简到繁,先教“你好”、“再见”等简单词语,以后再教长一点的句子。训练时必须以食物为诱饵;训练人员口齿要清楚,吐字要准确、连贯。八哥学人语,吐字发音不可能象人一样清楚,故训练时,对其吐字要求不能苛刻,一旦学会第1句,以后便容易了。若采用已会说人语的八哥带教,效果更好。八哥学会人语后,人要经常逗其学说,巩固成绩。八哥毕竟是动物,学人语速度较慢,训练人员要细致、耐心,切忌粗暴,否则会前功尽弃。
3.3 放飞:八哥经过放飞训练后,能听从主人的口令或手势,主人走到哪里,它就会随着飞到哪里。放飞训练第1步是训练八哥进笼、上笼(架养时上架、下架),方法是先在笼内不放饲料,让其饥饿,然后将饲料放在竹片上伸入笼内喂食,鸟习惯这种喂食方法后,慢慢移向笼门处喂食,让鸟站在笼门处,喂食竹片从笼背后伸入,使鸟头向笼内、尾朝笼外吃食,并将上述动作巩固几天。第2步是在关闭的房内放飞,放飞一段时间后将笼子移近鸟,再将竹片从背后伸入笼内诱食,使之跳回笼内。1~2天后就不必将笼移近鸟,以后便可飞高飞远了。八哥放飞时间不宜太长,一般12~15分钟,放飞时不能喂得太饱。

八哥可饲养在特制的笼子里面,笼内设沙棍栖木一根,雏鸟每天喂豆腐也可用小米掺鸡蛋加适量水调匀后蒸熟,搓成小细料喂养。夏季可用鸭蛋。每天两次给鹩哥粉,隔天给蚱蜢、蚯蚓、瘦肉以及香蕉、青菜等。
雏鸟7天之内只喂豆腐,8---20天内只喂10%豆腐,其余喂蛋小米,再喂养少量嫩青菜、小虫子、水。21---70天内喂养5%豆腐、其余为蛋、小米,再喂养少量嫩青菜、小虫子、水。蛋小米由蛋黄小米3:1变为1:1,70天后蛋黄的比例进一步减少。
夏季可每天或者隔天水浴一次,笼要经常清洗,冬天要注意防寒,多晒太阳,晒后用笼布罩好。
八哥笼有圆顶圆笼、平顶圆笼、拱顶方笼等(直径和高均为40cm左右)。笼中置跳棍一根,食碗、水碗各一只。笼底配置一块盛粪板,还配置一只夹肉用的竹板。外置一件笼衣。

购回的雏鸟待其完全能采食后,用煮熟的鸡蛋、馒头、米饭、豆腐、昆虫、黄鳝、青蛙、牛肉或瘦猪肉饲喂。可将活的黄鳝、青蛙剁成肉泥。每次喂3—5团,至雏鸟嗉囊部充满为止。喂完后用滴管吸水向其嘴内喂一点水,每隔1—2小时喂1次。绒毛雏可先安置在一只纸盒内,中间垫些碎布,喂过后放入窝中,将窝置于暗处。绒毛雏最好一窝一起喂养,以便挤在一起取暖。
已会采食的幼雏在笼内每天加入蛋黄米与饮水,加入量不要太满,防止雏鸟产生扒料恶癖。每天清晨将鸟笼挂到窗口与户外,呼吸新鲜空气1—1.5小时后,收回房内休息采食饮水。中午将鸟笼放入水盆中,水勿过深,水面约离笼底5cm处,任其水浴。笼底的盛粪板在水浴前先取下,浴后加上笼底板又挂到窗口或户外亮笼1—1.5小时再取回房内休息。除了喂给蛋米与饮水外,幼雏还得补喂些食饵如蛋黄、瘦肉、昆虫等。切勿断食、断水。冬季寒冷提鸟外出时,要罩上笼衣。

八哥鸟饲料的配方
有种雏鸡开**〔按说明看其实就是小鸡一日龄专用饲料,营养成分高便于消化〕做基本饲料用量4市斤5元;生鸡蛋8个约1市斤2元;鱼粉一袋〔半市斤装〕3.5元;**肉粉一袋〔2两装〕2元;北京开元的鸟食预混料一袋〔1两装〕2.5元;酵母片2小袋粉碎〔每袋50片装〕1元;油料作物〔生花生粉、生芝麻等〕1市斤3元;墨鱼骨粉半市斤4元;碎即蛋壳若干;洗干净的沙子若干;成本匡算为23元,大约可配制饲料7市斤以上,平均每市斤为3.5元左右。
使用情况的反馈:顾客都认为这种配制的饲料价格合理适中,能够接受。和袋装饲料相比不仅价格低且鸟食用量明显降低、鸟食用后很健壮,不再专门买面粉虫喂鸟。有的顾客按照我的建议回家之后适当增添了生鸡蛋,其效果更好且降低了成本〔增添1~2市斤不等〕。
配制操作:将上述饲料及辅料搅拌均匀,然后先打入鸡蛋用木棍搅和,待饲料稍渗透鸡蛋之后,用手轻轻搓开块状,晾干后便于保存。要增添鸡蛋的待饲料就要晾干后继续掺入,注意掺入量一次不要超过4个鸡蛋,多了会造成饲料颗粒溶散成粉末。

1、鸟的选择

八哥羽衣不华丽,歌喉也不很美,但不怕人、聪明、善仿人言。有人惯养八哥为的是让它跟人玩,但多数人是为听其学“说话”。因而对雌雄选择不严格,关键是要以幼鸟开始饲养。但有人认为,八哥雌鸟比雄鸟更善于模仿。根据经验认为嘴呈玉白色、脚橙**的比嘴灰褐色、脚黄褐色的八哥更“聪明”。

2、笼的特点

八哥和鹩哥等椋鸟科的鸟均属大型笼鸟,笼子应大一些。因其食性杂、食量大、排便多,笼应为亮底、下有托粪板。另外,八哥的嘴强有力,身体健状,笼宜坚固。一般高48厘米、直径36的厘米、条间距2.2厘米,条粗0.4厘米,竹制、铅丝(14号)制均可。鲨鱼皮栖杠一根,食水罐、软食缸各一个,比一般鸟的深、大、结实。

3、饲料和喂法

成年鸟以鸡蛋大米为常备饲料,每天上午喂一软食缸肉沫、水果(切成小块)、粉料(同画眉)拌成的软食,量以在1—2小时之内吃完为限。幼鸟食料可把粉料和肉沫加水或用芭蕉调成泥状。团丸填喂,每天5—8次。待鸟能自己吃食时改成软食,羽毛长齐后再加鸡蛋小米。

4、管理和**

八哥粪便多而腥臭,要每隔一天清刷一次笼底和托粪板。同时应常使鸟水浴。可将八哥放在水浴笼任其自行洗浴,用喷壶淋浴也可,水浴后置阳光下晒干。水罐每天换水,因为吃软食常涮嘴,容易污染。

自幼羽至成羽期间教鸟“说话”最好,每天早晚空腹时教,周围环境要安静,无噪杂声音。教的话音节应先少后多,一句学会后再教第二句。每“说”清楚一次便赏给鸟喜欢吃的食物。象香蕉、昆虫等。需多次重复,一般学会一句需3—7天,能学会10句话的就是优秀者。

用学会说话的老鸟带最省事,教话时让鸟对着镜子见效快。至于八哥学“说话”必须给舌头动某种手术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多数鸟的发音**是位于气管下端、支气管分支处的“鸣管”,靠附着肌肉的收缩而发音的,而人的声带是在气管上端。

林八哥、北椋鸟、灰背嫁鸟、黑领椋鸟等椋鸟科的鸟均可以上述方法饲养。成对饲养多在大的笼子或房舍内,安放树洞巢或木巢箱,有的动物园曾繁殖成功。

我家的鹩哥为什么不会说话

鹩哥要经过训练才会说话。
一、训练方法:
1.时间:**鹩哥要选在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具体来说就是日出之后和日落之前,因为那个时段的鸟儿最兴奋;再者这时鸟尚未饱食,教学效果效好。
2.环境:要安静,不能有嘈杂声和谈话声,否则易分散鸟的注意力,也会学到不应该学的声音。因此最好选择在安静的室内进行教学。
3.内容:开始时要选择简单的短句,如“你好”、“欢迎——欢迎”等,教时发音口齿要清晰,不能含糊,且发音要缓慢些,不能太急。每日要反复对鸟教同一语句,不应该有变换,如用录音机播放效果会更好些,也比较省力。一般一句话教一周左右即能学说,能学说后再巩固几天,再教第二句。
二、注意事项
1.鹩哥学说人语不用捻舌。捻舌与否对鹩哥学说语并没有科学依据和显著作用,因为捻舌与否的鹩哥的几率是一样的。因为多数鸟的发音**是位于气管下端、支气管分支处的“鸣管”,靠附着肌肉的收缩而发音的,而人的声带是在气管上端。
2.**鹩哥学唱和说话应从幼鸟开始。其生性胆怯怕惊,不宜外出遛鸟,可在家中笼养喜鹊等鸣禽,或播放鸣禽鸣唱录音及其它欲教会其鸣唱的声响录音。经过训化,鹩哥不但对人的畏惧心理可以得到改善,还能学会许多种鸟和动物的叫声。
3.鹩哥接受能力颇强,千万别在它面前说一些无聊或骂人的话,免得被其学会有辱养鸟之文明初衷。
4.从换羽开始后是学话的黄金阶段(也就是最好从三四个月大的时候开始训练)。大概1星期就可学会一句话。进入冬季结束。当年幼鸟的学话能力基本定性。
5.**的时间也不用太长,每次个把钟头就行了,半个小时也行,反正是“轻数量、重质量”,时间太长反而会让鹩哥产生“厌学”情绪。虽然鹩哥天生爱模仿,但做久了也很辛苦,主人要给予物质奖励,在鸟儿学得比较好的时候给它虫子吃。

听说鹩哥要剪掉半跟舌头才会讲话的是吗,怎么剪啊,

不是的 鸟类是用喉管内的发声膜产生声音。 剪舌剪的太进鸟就会流血而死不死也影响进食,剪的少了一周左右就开始长出来了。 1、鹩哥三周龄的最好,不容易夭折,而且也不会怕人,因为在一路颠簸后体质差的早夭折了,再减去火车上的几天时间,那鹩哥捉来时的时间是2周左右。正是认人的最佳时间,所以不会怕人。而且挑选鹩哥时,尽量挑双脚发黄的,耳垂小的(耳垂小的不一定是母的,)。生得越高越好,越翘越好,因为越翘,耳朵越小,自然越聪明,还又要注意的是,挑*门周围干净的,这说明这鹩哥消化系统好,不容易拉稀。 2、公母都有优点,母的不会学杂口,但毛色相对雄性来说来的差,但学口清楚。无大清早乱叫的烦恼,公鹩哥说话比母的响亮,毛色亮,耳垂大,够漂亮,个大在笼中相对母的要好看,但杂叫太烦。吃得多,拉的多。雌雄的学话能力都差不多。 3、挑鹩哥时,用手拍打笼子,不跳,两眼炯炯有神的为好,再捉出来,身上肉不要掉的太多,否则容易夭折, 4、吃食,不用吃的太好,2元一斤的就可以了,每个星期2个蛋黄,蛋壳不要倒掉,随蛋黄放在一起给喂,一天4条大*虫,最重要的是,每天一个苹果,一年365天不要间断,这是保证毛色的最重要因素,其他水果如生梨,甜梨,地梨,都是很好的辅助饲料, 5、洗澡,鹩哥天生爱干净,一天洗一次是必要的,那样不但毛色好,而且对小鹩哥来说,容易发口说话,一般雏子鸟都不太会洗澡,可以试试看把笼子放入浴盆里,如果乱跳,就试着在它身上喷水,经过点时间,就会慢慢下水洗澡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会下水洗澡的鸟,最好是鹩哥,把小鸟放在旁边让它看着学,这样很快就可以学会了。 6、学话,最好早上6点开始,由一个女士,反复说一个词,不要变换,一开始以简单为宜,如“你好”等,女生的声音较高,较细,鹩哥学会后说起来好听。在教之前,在旁边手拿它喜欢吃的东西,一边说一边敲打笼子,当它开始慢慢开口了,就奖赏它吃一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条件反映。下午5点再一次,大概1个星期就可以学会第一句话了,但学会后要巩固,不建议用磁带教,因为磁带教出来的鸟,不会跟人口,像背书。鹩哥特别容易在换毛时丢口,之前学的话,会忘了一半。别把鹩哥挂在室外,容易学脏口。 7、鹩哥不应该一直放在笼子里,要让它学会在人手中玩耍,这样就可以向杂技方向发展,而且可以锻炼它过笼的能力,换洗澡笼也方便。

鹩哥为什么总是在叫

解决方法 把它放到安静的地方,或者喂它一些水果,和它说话教一些常用短语,也可以用个东西罩起来。 生活习性 鹩哥常聚3~5只的小群活动,冬季则多集成10~20只的大群。社会性行为极强,若其群中的一只鸣叫,其他鸟则长时间地在附近徘徊鸣叫。鸣声清脆、响亮而婉转多变,繁殖期间更善鸣叫,常常彼此互相呼应。多变,而且能模仿其他鸟类鸣叫、甚至学会简单的人类语言。 主要以蝗虫、蚱蜢、白蚁等昆虫为食,也吃无花果、榕果等植物果实和种子。嗜吃野果。果树上的果实成熟期间,尤其是无花果或类似多果肉的果实成熟季节,常和其他嗜吃果实的鸟类大群光临。也兼吃昆虫,如蚱蜢、白蚁等。

八哥学说话前有什么症状

八哥快讲话时,早中晚会有一段时间,咕噜咕噜地,这时加以诱导,指日可待

本文由宠物迷 宠物百科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鹩哥接近开口说话

标签:训练八哥